金融去杠杆:银行理财"穿透式"监管升级

在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伴随着年中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考核的临近,各家商业银行对于资金的需求量明显提高,市场资金持续偏紧。

       有专家分析称,下半年,银行理财收益率大概率延续上涨趋势。
在市民追捧高收益理财产品之时,监管部门持续关注隐藏在理财产品背后的风险。

       5月份,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理财产品穿透登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穿透式”监管再度升级。

该《通知》有哪些内容值得关注?对银行理财影响几何?业内人士对此分析认为,规范银行理财产品登记,意在落实银行理财业务穿透管理的要求,利于监管层全面、及时掌握理财资金投向,防范理财业务风险。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步伐或由快转稳。

强调 “分层登记”原则

《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尽快完善理财投资业务登记工作制度,并且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中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登记底层基础资产和负债信息。

       值得关注的是,《通知》强调了“分层登记”的原则,即“登记底层基础资产及负债时必须以整个资产管理计划或协议委外在登记日期的实际规模为单位,不得少登或按理财资金投资比例拆分登记”。

这意味着,银行在进行理财资产登记时,应先登记理财产品首次投资的各类资产管理计划和协议委外信息,再登记其持有的所有底层基础资产和负债信息,不得省略资产管理计划和协议委外而直接登记底层信息。

       特别是对于多层嵌套情况,需按照逐层穿透原则登记至最底层基础资产和负债信息。今年以来,为打击行业乱象,银监会大幅提高了对商业银行各类业务的监管要求,以期加强对资产端情况的掌握。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相比仅登记底层基础资产,《通知》对分层登记的强调,反映出监管层对于银行理财穿透监管的决心,特别是对于多层嵌套情况,资产穿透和覆盖力度进一步加强。

目前来看,产品的多层嵌套,尤其是跨监管的产品嵌套透明度较差,导致监管层对最终投资者和底层资产较难摸清,使得诸多监管规则形同虚设。有关专家表示,银行理财产品的多层嵌套还会使资金链条拉长,致使资金成本不断增加,流动性风险集聚。

除分层登记原则外,《通知》还对信息报送频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于每周五前登记资管计划和协议委外截至上周日的底层资产情况”。相比此前的“月度报送”更为频繁,监管力度趋严。

此外,银行还须于每月前5个工作日内登记上月最后一个自然日的底层资产情况。专家认为,由于穿透登记规则的升级,监管套利将难以为继。

集合类资管产品将受到较大冲击

有专家认为,近几年,随着金融业综合经营和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跨行业、跨市场的交叉性理财产品不断涌现,实行穿透式监管对于统一监管标准、消除监管套利和防范系统性风险尤为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银行理财产品在服务实体经济、满足百姓理财需求的同时,也出现了部分产品借助资产管理通道,层层嵌套,底层基础资产不清晰的情况。这些理财产品往往结构复杂、透明度较低。

       一方面,容易引发交叉性金融风险,增加金融体系的风险隐患;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使资金“脱实向虚”。《通知》实际上是为落实银行理财业务穿透管理而发布。

事实上,早在2013年年初,银监会就已关注银行理财的风险,强调“一一对应”,即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的对应,要求每个产品单独管理、建账和核算,清理“资金池”模式。

需要关注的是,综合来看,本轮监管升级将使集合类资管产品和违规加杠杆行为受到较大冲击。集合类资管产品一般采取资金池的运作模式,且对于底层资产披露要求不严格,成为很多银行理财资金偏好的投资品种。

       在新的登记规则下,若集合资管产品难以做到每周、完整披露资产清单,则会面临银行赎回压力。此外,有业内人士认为,频繁、分层披露资产状况对定制类产品而言,还存在一定可行性,但对非定制集合类资管产品来说实施难度较高。

“《通知》要求理财对接的集合式资管产品需披露整体资产状况而非银行理财对接份额,使得当前较少产品能达到相关要求,致使这类产品规模或面临大幅下滑的情况。”

       在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看来,未来集合式资管产品或需专门为银行定期提供相关数据来满足报送要求,但这种做法并非所有集合式资管产品都能达成。

银行理财发展步伐或由快转稳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卿认为,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业务规模增长或将放缓,尤其是增长较为迅速的同业理财和城商行理财,预计会明显放缓。未来,理财产品将更多地投向标准化金融资产,杠杆、投向、期限会受到更多的监管,产品信息也更加透明。

“银行的成本提升在于复杂的登记规则导致工作量成倍上升,而监管套利行为也将无法继续。例如,通过规则漏洞腾挪资金、漏报等。”华宝证券分析师杨宇称,目前,银行还没有完善的系统可以与受托机构进行对接,来真实、高频地确认底层资产情况。

业内人士认为,在银行理财的底层负债中,包含着数量众多、规模甚至达百亿元的券商大集合和一对多信托计划等,每周披露底层资产工作量巨大,银行可能因此被倒逼提升自身投研能力和队伍规模,做好自主理财投资运作。

理财专家表示,新的登记规则对银行理财委外业务的冲击较大,且对中小银行的冲击明显高于大型银行。大型银行由于主动管理能力较强,投资团队建设更为完善,因此对于外部机构的需求较小,而中小银行相对较弱的主动管理能力促使其对委外业务的需求更为强烈。因此,当委外理财的监管收紧后,小型银行受到的冲击更大。

此外,这一监管趋势也将对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非银机构的通道业务、委外业务带来进一步制约。“详细登记底层资产的要求是为了让理财资金真实地反应实际持有的底层资产风险。”北京一家中型券商资管负责人坦言,“监管趋严的确让监管套利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