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无力买房“不买房”租房会是未来趋势吗?

  今年年初以来,各大中心城市争先恐后地出台限购政策,从限制房产数到认房、认贷、精准打击假离婚买房等。照理说房价也应该降一降温了,但真实的情况却是房市依然热火朝天。

  本月甚至出现了一则令人啼笑皆非的新闻:一个拥有上海户籍的中介小伙,为帮客户绕过限购买房,多次与不同客户结婚,甚至包含70多岁的老太,买完房离婚,收取相应报酬后净身出户。

  越限购越疯狂的房市让那些没有根基而又怀抱梦想来到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望而却步,他们如果想要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安家落户,可能穷其一生都会为房所困。目前年轻人面临的早已不是该不该在京沪深买房的问题,而是他们根本买不起。

  但是,不在京沪深买房,并不意味着年轻人要逃离京沪深,因为这些地方仍然是中国最伟大和最邪恶的人才容器。

  中心城市的房价还会上涨吗?如果一线城市的房子没人买,房价是不是就会下跌?廉价的租房会成为未来的常态吗?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了德科地产频道的总编辑——刘德科,一起来听听他的看法吧。

  90后“不买房”,一线城市会消亡吗?

  买不买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现在90后不买房,并不意味着他们到了三十多岁、四十多岁也不会买。

  房子承载了太多无形的意义,中国有太多的年轻人在这个社会里缺乏相应的安全感,而房子就是他们获得稳定感的基础。

  对于大多数年轻人而言,房子并不是单纯居住的地方,它意味着户口、未来孩子的教育问题,甚至是丈母娘的首肯……可以说,房子是他们的精神纲领和安全感的来源,有了房子,生活才不会时时处于恐慌之中,不必担心房东说涨就涨的房租,不用害怕随时要搬家或者露宿街头。

  中国人历来对买房有着极大的热情和根深蒂固的执着,随着年龄和需求的增长,90后还是会争先恐后去买。不在京沪深买房这件事情是不会发生的,一线城市也不会因此消亡。


  中心城市房价还会涨吗?

  过去30年间,中国的GDP增加了近100倍,而货币供应量暴增了近900倍,过高的货币供给量很容易带来通胀问题,财富很有可能会随着通货膨胀和货币发行量的叠加,以可怕的速度缩水。

  疯狂的房市映射出的是国民对于个人财产的不安:一方面,人们对于人民币内外贬值以及家庭资产安全充满了焦虑;另一方面,人们对官方驾驭经济的能力也信心不足,担心自己的财富随时都有可能缩水。因此,目前买房似乎成为了让资产保值乃至增值最保险的方法。

  如今房子正在或者已经沦为金融资产,即使它的泡沫越吹越大,但谁也不想刺破它。

  五年前就有人提出,北京的房价会达到纽约的标准,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个蹩脚的谎言,说这话的人是为了炒高房价。但是,现在又出现了一句更激烈的言论——北京的房价超过纽约是铁定的事实。

  原因有两个:第一,中国总有一天会替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第二,无论是在投资上,还是在传统情感上,中国人对于买房的热情都远远高于美国人。尽管房价不会永远涨,但短期内还得涨。

  未来租房发展前景如何?

  柏林是欧洲地区创业氛围最热烈的城市之一,整个欧洲的风险投资里大概有五分之一是柏林获得的。柏林建造了大规模的廉租房,年轻人用五分之一左右的月薪就可以租得起房子。

  然而在中国,廉租房建设却还在路上。以北京、上海、深圳这些超级城市为例,虽然这些城市每年的财政收入都在五千亿元以上,但是管理者却不愿意把钱花在廉租房的建设上。

  与建设廉租房相比,政府更愿意把钱用于修造地铁、建造学校。因为修建地铁可以延伸出更多经济发展的可能,创造出更多看得见的价值,而建设廉租房仅仅只是投入而已。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从政绩上,都很难体现出更多的关联效应。

  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建设长租公寓,但从目前来看,中国90%以上的长租公寓都处于亏损状态。我国的法律在长租公寓方面还不够完善,经营长租公寓的公司面临着双重计税,向业主租房的时候交一道税,进入资本市场的时候又要交一道税,扣过两次之后能够获得的回报率就减少了。

  在亏损的状态下,很多公司依然在投资布局长租公寓。希望中国在不久的将来,租赁政策能够真正放开。从政策的基本面来看,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完善租房体系,缓解那些在热门城市买不起房子的年轻人目前的居住压力并不难,关键是看政府部门以及有关利益集团是否有决心和良心来解决这个问题。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