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P2P平台开始大面积的上存管有好有坏

  2017年圈最火的关键词无疑就是“存管”了,存管指的是资金会走一遍银行账户而非直接到平台账户,存管的意义在于方便相关部门不经过平台就可以直接查流水,同时杜绝平台在回款之后挪用现金,存管可以有效杜绝平台不停发新标还到期资金。

  但实际上平台依旧可以这么操作,只是增加了时间成本。存管的概念最初是在政策中被提及,很多人对于政策的解读是未来的P2P平台必须都要上存管,否则就有被关停的可能。然而政策最后却变成了,存管的条件也变得宽松起来。

  2017年P2P平台开始大面积的上存管,原因就是在经过一系列的误导之后,已经潜意识的认为存管就是平台的一种,代表相对安全,并希望自己平台能上存管。

  然而平台上存管并不一定马上就能得到好处,但不上存管则会面临更多问题,这时候存管危机开始显现,上存管和不上存管的平台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存管危机是什么?

  一部分人认为平台不上存管不安全,而另一部分人认为平台上了存管也不一定安全,平台也在为上不上存管而纠结,一些平台因被迫上存管而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

  什么样的平台将会遭遇存管危机?

  1、还没有上存管的平台,无论平台在其他方面做的有多好,业务有多真实,团队和背景有多硬,网站和客服有多专业,发展方向有多合规,人一句“没存管”,就把平台给枪毙了。

  2、正在上存管的平台,特别是大平台,数据迁移较慢,很容易造成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长时间无法及时回款,无法正常等,因为上存管过慢导致被一阵乱黑,直接被人说成和,上个存管反而上出了大负面,平台也是颇感无奈。

  3、已经上了存管的平台,也经常被人指责拿存管当金钟罩,除了存管其他方面一无是处,更是列举了去年的国资系平台集体崩盘的案例,认为存管和国资一样,对于平台安全性并无实质保障,今年一旦有一个上了存管的平台出事,其他平台也将面临连锁的风险。

  存管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存管危机的产生,主要原因还是平台和投资人自身的问题:

  1、平台一直在根据投资人的喜好来做调整,尽管有些喜好并不是合理的,投资人认为平台怎么样安全,平台就会往这个方向去做,无论是一开始的担保、风投、保证金,还是如今的国资和存管,都是为了迎合投资人胃口而去做的东西,当投资人胃口变了,平台也不得不调整。因此很多平台并没有很好的把自己本身的特色和优势展现出来,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随波逐流,无脑跟风。

  2、投资人也一直在思索,能确保平台安全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每年都会出现一个标准,但随着该标准下的平台出事,瞬间就会被推翻,紧接着新的标准又会出现,无限循环。最后投资人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P2P就是有风险的,任何类型的平台,都无法确保自己是100%安全的,但是投资人选择投一个平台,又需要一个标准来作为自我安慰,来确保自己能投的安心。

  存管危机如何化解?

  1、需要一些正确的声音,对于政策正确的解读和存管作用的正确认知,而不是老出现一些“不上存管的平台必死”“政策监管大限在某年某月之前”“不合规的平台会被一刀切”“90%的都会倒闭”等扯淡言论,投资人少迷信,少传谣。

  2、平台对于上不上存管的态度要淡定,不想上的坚决不上,想上的也没必要搞成什么,让投资人把注意力放在平台其他方面的优势上,如果投资人纯粹因为有没有存管来选择投资,万一以后存管这个标准被否定,投资人不再推崇的时候,平台又能靠什么来吸引人?

  3、投资人应该把存管当作一个普通的标签,有存管不是坏事,没存管也可以多参考下其他方面,绝不能看到有存管就无脑上,没存管就无脑否定。

  总结:

  投资人和平台的博弈还在继续,有些平台总喜欢搞一些花哨的无实际作用的包装和增信手段来吸引投资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行情的变动,投资人的自我认知提升之后,这类平台就很难再继续把人留住。

  而投资人也应该时刻谨记,自己选择平台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对于自己准备投资的平台是否有绝对的把握,能否给平台多一点的信任,而不是出现一点小动作和小风声就导致自己方寸大乱,跟风起哄。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