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子支付盗刷事件连发 日常生活中如何防范手机盗刷?

  日本电子支付连发盗刷事件。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Docomo都科摩”的电子支付系统,接连发生多起盗刷事件。目前,盗刷事件进一步发酵,涉及的支付品牌也从“都科摩”一个迅速扩大到七个,损失金额也在不断增加。

  最先曝出问题的NTT都科摩公司的电子支付平台盗刷损失已扩大到约合人民币180万元。此外,日本多家主要的电子支付平台也被证实几乎全部中招,包括软银和雅虎旗下的“Pay Pay”、LINE旗下的“LINE Pay”等共有七家电子支付品牌被查出存在盗刷问题,金额在约合人民币2万元到22万元不等。涉及的银行至少十余家,多为安全系统相对薄弱的日本地方银行,但也不乏日本邮储银行、瑞穗银行这样的银行业巨头。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日本的电子支付系统第一次出现盗刷事件。去年便利店巨头7-11推出的电子支付服务,就曾因安全漏洞问题,导致800多名用户被盗刷386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48万元)。

  之前的调查显示,尽管电子支付在增长,日本“现金为王”的心态仍然根深蒂固,调查显示84%的人仍然在小额购买中使用纸币和硬币。调查显示,对于超过1万日元和5万日元以下的支付,48.5%的家庭说他们用现金支付,3.4%用电子货币支付。

  低犯罪率、多年的超低利率以及遍布全国的自动柜员机网络使现金在日本一直很有吸引力,这让人们几乎没有理由转向无现金支付。

  其实二维码(QR code也称“快速反应码”)早在1994年就被日本公司Denso Wave的腾弘原发明了,只是他们目光短浅,根本没有想到二维码在未来社会的广泛应用,当然目前中国的移动支付应用场景出现了爆发式的普及,甚至被称为“新四大发明”之一。

  另一方面,多家电子支付平台发生盗刷的背后,一定程度上与日本电子支付行业竞争加剧有关。去年秋季日本开始大力推行电子支付,众多企业纷纷涉足,一时间电子支付品牌猛增至近30个。这也导致各家品牌为了抢占先机而忽视了支付安全。或许此次危机将加速日本电子支付领域新一轮的洗牌,日本各界也期待着接下来日本电子支付领域可以走出“数量不少、服务、质量堪忧”的现状。

  手机支付已经是现在付款的主流形式。

  一个手机打天下,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在它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如何才能保证手机支付安全呢?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养成手机使用好习惯

  1. 手机的锁屏密码的设置,不要涉及到生日、手机号等信息作为密码。

  2. 不要频繁刷机,尽量在手机的应用商店安装软件。

  3. 尽量不要同时把身份证,手机和银行卡放在一起。

  4.不要怕麻烦而不设置屏保密码。

  5. 不要为了图小便宜,见到二维码就扫,二维码很可能存在木马病毒,很容易盗取你的个人信息。

  6. 不要随意点击短信或陌生人发来的链接,可能会中木马病毒,从而获得手机上你的个人信息。

  实名认证,限定消费金额

  1. 将支付软件和你的身份证绑定,防止丢失后恶意找回。

  2. 关闭小额免密支付功能,设定每天的最高消费金额,以免有所损失。

  绑定手机号与支付分开

  1. 绑定的手机号尽量和所要支付的手机分开,这样可以在另一部手机上接收到验证码,避免丢失后被重置密码。

  2. 可以选择第三方密保形式,如邮箱等只有自己知道的验证方式。

  注意密码保护

  1. 最介意一码多用,很多人因记不住密码会使用同一个密码打天下,这是很不安全的。

  2. 网银、微信、支付宝等重要的支付功能,尽量采用单独的密码保护,并定期更换密码。

  3. 不要把网银、支付宝等密码记在同一部手机的备忘录中,防止丢失后登陆账户。

  4. 密码尽量涉及到数字、字母和符号等,尽量复杂 ,且不涉及个人信息。

  5. 采取多渠道验证的方式,如验证码,回答问题,邮箱验证等。

  6. 取消自动登陆,登录支付软件时,取消“记住密码”、“10天内自动登陆”等设置。

  小心使用二维码支付

  1. 分清收款码和付款码

  收款码:条形码+二维码,付款时出示给商家。

  收款码:出示收款码,对方扫二维码即可向你付钱。

  2. 付款时,尽量使用指纹或人脸识别等更高级的解锁方式。

  3. 注意遮挡,付款前不要将收款码暴漏在任何可见的地方,付款时,应坚持手机背朝自己,面朝收银员。

  注销手机号,别忘了这些

  当你需要更换手机号时,千万不要忘记解绑以下内容:

  银行卡:一般可通过网上银行或前往银行柜台解除绑定的银行卡。

  淘宝:我的淘宝——设置——个人资料——解除手机号

  微信:我——设置——账号与安全——手机号——更换手机号

  支付宝:我的支付宝——账户设置——修改手机号发布于 2019-11-07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