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是会遗传 如何用理财摆脱这种困境

  综投网(m.zt5.com)04月26日讯

  小时候,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我有一个沾了墨汁、怎么洗都洗不掉的书包,这个书包我整整背了三年。但因为不好意思让别人看到我的书包花了,我经常用手拎着或者把书包反着放在桌子上。拎着这个书包的时候我会想:我的书包都花了为什么妈妈不给我买个新的?

  长大后,我才明白是因为当时家里困难,让妈妈拿钱出来再给我买一个新书包实在有些为难。

  我很庆幸,我生长在一个不把没钱时时刻刻挂在嘴边的家庭里。父母的“刻意保护”,至少让我在成年之前都生活在一个对金钱没什么概念的环境里。

  但长大之后,不可避免地,我还是陷入了无法摆脱的贫穷思维里。

  其实,贫穷有时候根本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一个成长的环境、一对并不大方的家长、一个并不宽裕的家庭,这些因素让我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贫穷的力量。

  所以,不需要父母的言语告知,我慢慢就会发现,其实我的家一点都不富裕,父母们不愿意给我买这个或者买那个,没什么其他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舍得。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贫穷是会遗传的。

  英国的BBC纪录片曾花49年时间来跟踪一批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从他们的童年一直跟踪拍摄到他们的中老年。

  这个纪录片结局很绝望:富人的孩子最终成为富人,穷人的孩子最终成为了穷人,阶层在代价之间得到了传承。

  你肯定会很奇怪,正因为父母穷,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总会把成为富人这样的教育理念施加到孩子身上,可孩子长大了为什么朝着父母教育的反方向发展了呢?

  小时候,你看到父母为了省几块钱,宁可徒步去几公里外的农贸市场买菜。

  长大后,你成为了父母的另一个版本,为了省几百块钱,你宁可住到远离公司的城乡结合部。

  小时候,你的父亲因为扯不起一身衣服,错过了去供销社当会计的资格,最后回了乡当了农民。

  长大后,你因为觉得培训费太贵,拒绝了提升自己的机会,一直在公司底层碌碌无为地混着。

  是,没错,父母在教育我们成为富人,但讽刺的是,他们把穷人思维以言传身教的形式原原本本地传授给了我们。

  我们最终成为了打着父母深刻烙印的新一代穷人。

  为什么贫穷容易在代际之间遗传?

  因为贫穷的外在表现虽然千姿百态,但贫穷给人的心理暗示非常清晰——因为赚钱很难,换句话来说,钱对穷人很稀缺。

  美国经济学家穆来纳森和心理学家莎菲尔经过十年的调查研究发现,穷人无法摆脱贫穷的罪魁是稀缺心态。

  怎么理解?

  举个例子来说:

  “我的钱很少,所以我很在意花钱这件事。”甚至在几毛钱上也花得斤斤计较。

  也就是越缺少什么,越在意什么。

在这种稀缺心态的支

配下,穆来纳森说:“人们的视野会因为稀缺变得狭窄,形成管窥之见。”

  嘉丰瑞德高级理财师David对此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最直接的,穷人容易在蝇头小利上斤斤计较,他很难看到小钱之外其他更长远的利益,所谓的一叶障目大概就是穷人面临的最窘迫现状。这是稀缺心态对人认知能力的伤害。除此之外,在稀缺心态的支配下,穷人容易变得更冲动。在BBC纪录片中,我们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富人通常体型秀美,健康精壮;而穷人往往更易肥胖,肌肉下垂。

  原因就在于稀缺心态。

  穆来纳森说:“长期处于稀缺状态下的穷人,会被稀缺心态消耗大量带宽,用来自我控制的心智资源就会很少,所以容易变得非常冲动。”

  所以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穷人的犯罪率会远远超过富人的犯罪率,越穷越冲动,最后穷人成为易怒、情绪化、暴力的代言人。

  当然,这不是说富人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属性,只是相对而言,穷人更容易滑入这些极端情绪中。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