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全球最大自贸区 RCEP15个成员国有哪些?

  历时8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这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

中国加入全球最大自贸区

  初见雏形的“超级自贸区”,共涵盖了15个成员国纵跨南北半球两大洲,既有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经济体,也有柬埔寨、老挝等欠发达国家。从经济总量来看,15个成员国2019年GDP规模占据全球经济总量的29.3%,区域内贸易额总量,也占到了全球贸易总额的27.4%。

  宏观数据之下,有专家认为,RCEP框架下的东盟,将与欧盟、北美贸易区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RCEP协定的基础上,成员国间因各自域内优势的差异性,将形成各国供应链及产业链的优势互补。而随着日本的加入、15个成员国采用统一经贸投资规则,也将有利于实现我国的产业链升级,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我国产业链的完整性。

  专家详解:RCEP协议国因域内优势差异性

  形成了各国供应链、产业链的优势互补

  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讲,RCEP各国之间,结合自身贸易优势,形成了国与国之间互通有无的良性趋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分析认为,随着RCEP框架的构建,在保证我国供应链完整性、持续性和多样性上,将会发挥积极作用。

  在徐洪才看来,中国与RCEP其他14个成员国间的贸易进出口构成,存在优势互补的关系。从以往的供应链依存性来看,以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例,中国主要从上述两国进口奶粉、牛羊肉以及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原材料,而中国则主要对其出口一些制成品、纺织品等。

  反观中国与日韩两国之间的供应链关系,则有所不同。相比之下,中国主要从日韩两国进口包括汽车在内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制成品,以及从韩国进口的化妆品等等。而中国则会对其出口部分日常用品。

  来自商务部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19年上半年跨境电商售出产品类型中,化妆品、粮油食品和日用品进口额排名前三,占比依次为34.8%、24.7%和9.6%;从原产地来看,进口商品最多来自日本、美国及韩国,分别占比为19.1%、13.9%和10.7%。“相比日韩两国,我国劳动要素成本依然占优势,所以出口的产品价格相对便宜。”徐洪才提出,针对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四国,我国在出口供应链上因更具价格优势,所以出口贸易的可持续性较强。

  除了以上四国,徐洪才指出,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的贸易形势,又表现出不同。他分析称,诸如泰国、菲律宾等地,中国主要进口水果等农副产品,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日用家电。

  “在RCEP协定下,由于合作国数量的延伸,覆盖领域的拓展,可以说,我国在保证供应链多样性和持续性上,又增添了一份可能。”徐洪才认为,15大协议国之间,因各自本身的域内优势不同,所以在完善区域供应链多样性上,起到了优势互补的作用。

  “从日本与韩国两个国家来看,我国主要从这两个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进口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尤其是韩国还有一些化妆品、日本的汽车等等。我国也会对其出口一些日常用品。”在域内优势差异性的条件下,徐洪才认为,这直接形成了各国产业链的互补性。如日本主要提供技术优势,与我国形成了垂直分工体系;而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因其资源优势,也能在RCEP框架之下,持续发挥本国诸如乳制品、牛羊肉等产业;反观中国,则更处在一个平衡点上,既有劳动优势,也在一些方面占有技术优势,因此在完善产业链上更能获得便利。

  专家详解:RCEP体系的构建

  将降低成员国间同类产业的竞争

  RCEP协议达成,意味着我国对外签署的自贸协定增至19个,自贸伙伴也达到了26个,这在徐洪才看来,随着成员国数量的增加,同样有助于我国延展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长度,并增强可选择性。

  实际上,在RCEP协议之前,就已然形成了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贸区(CAFTA)。有数据显示,中国-东盟自贸区零关税甚至已覆盖双方90%以上的税目产品。在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4818.1亿元,同比增长5%,东盟也历史性地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已有的贸易协定框架下,RCEP的构建,还能对我国产业链延展提供哪些益处?

  对此,徐洪才指出,RCEP协议的达成,相当于对此前各国各自的贸易协定形成了一次整合,并达到了“10+5”的统一贸易局面,简化了各国间的贸易形势,更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让国与国间的商品交换畅通无阻,同时也降低了贸易成本。

  同时,商务部研究院亚洲研究所副所长袁波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从经贸合作看,RCEP的主要亮点之一,是15个国家达成的区域贸易协定,采用统一经贸投资规则,有助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的企业在区域内进行供应链、产业链高效布局。

  徐洪才提到,在RCEP协定成立之前,由于东盟十国与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存在各自的贸易协定,在完成整合之前,对同类产品来说,实际加剧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关系。比如,此前中日两国并未达成贸易协定,如果中日两国同时对第三方国家出口零部件产品,那么就会形成中日间的贸易竞争。但在RCEP框架之下,尤其是中日协定,将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样的产业竞争。徐洪才认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通过RCEP,中国与日本建立了自贸关系,而这也成为我国首次与世界前十的经济体签署自贸协定,更使得我国与自贸伙伴贸易覆盖率增加至35%左右,大大提升我国自贸区网络的“含金量”。

  “不排除新的贸易协定之下,会对中国一些企业形成冲击。”徐洪才分析称,例如国内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在零关税的冲击下,日韩两国的零部件同样以较低的价格进入中国市场,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本土的零部件产业形成压力。

  对此局面,徐洪才认为:“这样的冲击压力应该是暂时的,因为市场会倒逼相关产业完成技术升级以应对来自别国的竞争,而这也同样有助于提升我国产业链的发展水平。”

  RCEP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简称,成员国包括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东盟十国又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