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对我们的影响几何?十四五规划对日常生活影响

  每逢五年,我们国家都会推出一个五年规划,从长远的角度设计和规划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方向。

十四五规划对我们的影响

  2020年10月26-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10月30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从远景目标来看,2035年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从近一点的五年规划来看,“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除了经济发展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还提到了生态保护、科技创新等多个与我们普通人密切相关的话题,对我们的工作生活、理财投资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淡化经济增长目标,“双循环”提振内需

  10月30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规划《建议》的核心要义体现在三个“新”上,就是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其中,新发展格局是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韩文秀表示,近年来,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多保持在90%以上,有的年份超过100%。所以国内大循环的动能明显增强。因此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

  韩文秀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意味着对外开放地位的下降”。相反,展望未来,我国外贸进口和出口、利用外资、对外投资的规模将会持续地扩大,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会持续地提升,这也是大国经济的重要特征。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从总量上看,2018年中国创造了全球GDP的16.1%,但最终消费仅为12.1%,“产出占比”与“消费占比”剪刀差也意味着潜在的内需倍增空间;从结构上看,未来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激活居民消费潜力、加速服务消费发展,有望成为中国强化内需引擎的结构性重点,有助于在“全面促进消费”的基础上“拓展投资空间”, 加快推动“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成“高标准市场体系”。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表示,本次会议并未提及到2025年要实现的具体经济增长目标。在外部环境更具挑战性、经济潜在增长率放缓的背景下,预计新的五年规划将进一步淡化或设定较低且更为灵活的GDP增长目标(5%左右)。不过,预计政府仍可能会设定一个较高的新增城镇就业目标,如在2021-2025年间增加5000万。

  改善民生福祉,缩小城乡差距

  “十四五”规划虽然淡化了经济增长目标,但是在民生福祉方面却提出了多项重要要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10月30日的发布会上介绍了“十四五规划”在民生方面的重大举措。

  比如,在就业方面,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就业容量,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在收入方面,将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在养老方面,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在社保方面,将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在教育方面,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在文化体育方面,将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在健康方面,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使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

  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十四五”期间,将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事业。

  此外,“十四五”规划还将全面促进消费,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促进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等。

  程实认为,“十四五”规划中关于城乡和区域的发展问题尤其值得关注。展望未来,中产阶层的壮大、年轻世代的崛起、数字经济的发展均以新型城镇化作为重要载体。在需求侧,“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将是居民消费升级向质量高度、市场深度、产品广度“三维”拓展的长期趋势之基。在供给侧,以新基建和新兴行业投资为主要推动的产业升级也有望发端于城市群的规模经济之中。作为幅员辽阔、区域发展差异较大的经济体,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发展协同化、社保体系完备化将成为“十四五”期间均衡与充分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 科技自立自强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科技与创新被放在了重要位置。

  汪涛预计,“十四五”规划将提高研发(到2025年达GDP的3%)、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的支出,中国可能会加大在基础研究、前沿科技领域研究和存在瓶颈的技术攻坚方面的投入。此外,“十四五”规划还可能会加大对包括5G网络、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在内的“新基建”投资。

  程实认为,从顶层设计看,“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发展将是中国经济规划中最重要的关切与竞争力来源之一。展望未来,随着新基建支撑起产业互联网的运行框架,数字经济会迎来革命性创新,具体表现为经济参与主体实现普遍的数字化转型,而数字技术也成为社会生活质量升级的重要基石。

  按照惯例,“十四五”规划的完整内容将在明年3月的两会上批准后公布,届时我们可以更加详细的了解中国未来五年和十五年的发展宏图。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收入增长、就业机会增加、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福祉提高,都是实实在在的大礼包。而未来国家产业格局的升级,也给我们的就业选择和投资方向提供了指引。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