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四五规划时间 上海重点发展区域解读

  十四五规划是什么意思?中国十四五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上海十四五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

  实施时间:2021年-2025年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2020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会是怎样的图景?

  今天,《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正式发布,这份重磅文件,为接下来上海的发展描绘蓝图。

  《建议》起草小组相关专家近日接受记者采访,就《建议》的主线、要点和亮点等作了一番解读。

  把握未来发展大势

  “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划时代意义的五年。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四年亲临上海、指导工作,明确了上海发展新的时代方位,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掀开了上海这座光荣城市接续奋斗、再创奇迹的崭新篇章。

  五年来,上海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奋发有为推进各项事业,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改革开放再出发步伐显著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党的全面领导显著加强。

  谋划“十四五”,对上海而言,首先要充分研判把握未来的发展大势。

  从国内看,“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上海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五年。

  从国际看,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向纵深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经济全球化遭遇更多逆风和回头浪,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在这样的历史阶段和大环境面前,《建议》研判把握了“三个大变化”。第一个,世界格局之变。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之争将十分激烈,对上海既有冲击也是机遇。第二个,发展阶段之变。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而在新阶段,按照中央对上海的定位,必须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第三个,发展格局之变,就是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有了这样的研判把握,在具体谋划和确定目标时,《建议》始终坚持“四个放在”的工作基点,把上海未来的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放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三角发展的总体部署中。

  从《建议》主要框架看,其对标了中央规划《建议》的体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要求,并紧密结合超大城市发展实际。全文由十个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总论,包括总结“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分析“十四五”时期发展环境,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第二板块是分论,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第三板块则是结尾部分。

  “十四五”规划自调研起草一开始,就有着“开门编规划”的底色。起草阶段,建议稿经过了反复修改完善,先后十易其稿,收到了2万多条来自老百姓的建议,其中数百条最终被吸收。“人民城市”未来的规划,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制定,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服务新发展格局

  根据《建议》,上海确定了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主要目标。

  2035年远景目标主要从四个维度考虑:一是把握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功能全面升级的目标。二是贯彻上海的2035城市总规,提出“基本建成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三是贯彻关于建设人民城市的要求,提出“基本建成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人民城市”的目标。四是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标杆”。

  “十四五”时期,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关键期,根据《建议》,重点要在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核心功能、推动人民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这当中,既有定性的表述,也有定量的要求。不乏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目标,比如,未来五年要完成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任务;公园数量达到一千个以上。

  为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建议》明确提出,要把上海打造成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如何达成这个目标?首先,要推动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建议》提出,要以一体化的思路举措为突破口,以联动畅通长三角循环为切入点,全面落实“三大任务、一大平台”战略任务,聚焦打造联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新平台。通过上海的龙头作用,联动长三角区域发挥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和市场潜力大等优势,更加积极主动地服务新发展格局。

  其次,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里,上海将不断优化市域空间格局,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空间新格局。

  中心辐射,就是提升主城区的服务能级和辐射功能;两翼齐飞,就是东边依托浦东新区、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西边依托虹桥商务区、长三角示范区等战略平台,发挥对内对外开放枢纽作用;新城发力,则是推进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建设;而南北转型,是推动金山和宝山加快转型升级。

  在这当中,五个新城的建设将摆在突出位置,加快打造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上海未来发展构筑新的战略支点。专家解释,目前看,五大新城各有特色和优势,未来的具体规划也将体现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总的来说,这必将是五个现代化的新城,交通便利、配套齐全,有较高的生活品质,且具有高端引领的产业等特征。

  第三,上海还将完善经济发展格局,其中备受瞩目的是,未来上海将做强做优“五型经济”,即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流量型经济,从这五个方面彰显大都市经济的业态优势。与此同时,这五年里,上海还将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打造城市未来发展战略空间和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

  强化功能,城市数字化转型

  强化“四大功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上海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

  功能,是超越数量和规模,甚至高于质量和效益的特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最主要不在于人口和面积,甚至也不一定是GDP规模,关键要靠城市核心功能,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根据《建议》,上海将不断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在国际化上下功夫。也就是说,要集聚全球最高端的资源要素,实现高速流动、高频配置和高效增值。比如,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加快推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吸引更多“国际玩家”。

  上海将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在“原始创新能力”上下功夫。瞄准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成功,提供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科技供给能力。

  上海将不断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在抓先导上下功夫。按照“3+6”产业布局,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倍增,同时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命健康、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

  上海还将不断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加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通道,形成空、海、陆、网等通道体系,同时加强制度接轨,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加快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是新时代上海肩负的一项重大战略使命,也是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的一张“王牌”。

  从《建议》中可以看到,未来浦东的发展,总的要求是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历史使命,推动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

  这次《建议》通篇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比如,在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发展目标中,都强调了“谱写出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等发展导向。归根结底,对上海而言,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过上好日子。

  值得注意的还有一点,此次《建议》提及,上海要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时期力争取得重大进展。

  其实近年来,上海已通过建设“两张网”使超大城市治理迈上新台阶,在线新经济今年也从战“疫”中崛起,彰显经济发展转型的韧性。但是,《建议》所提出的“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整体性的转变,一种全方位的赋能,一次革命性的重塑,将涵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方方面面。

  这次转型,不仅将会全面提升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也会通过大数据赋能,让老百姓有更大获得感和幸福感。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