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谈美国工厂 附曹德旺采访全文

  综投网(www.zt5.com)9月16日讯

  近日,随着纪录片《美国工厂》的播放,曹德旺和他的美国工厂引发了国内外的热议。这部历时四年多的纪录片记录了中国企业家曹德旺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开办工厂,遭遇了一系列由文化和制度差异引发的冲突。

  《美国工厂》中最受关注的是工会设立中双方的角力。8月30日,曹德旺接受新京报专访时谈到这一话题,在他看来,欧美的工会制度已经不适合制造业的发展,美国制造业的衰败就是由工会引起。“奥巴马为什么要买这个片子?我认为他就是发现了这个问题。”

  实际上,从奥巴马到特朗普,近年来美国试图恢复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恢复制造业大国地位的过程很艰难,美国也确实需要再经过几年。但我们必须警醒了,美国已经在行动了。”曹德旺说。

  曹德旺同时提醒,中国前些年学习美国的去工业化,大量的资金都流向了房地产等,制造业被边缘化了。“随着制造业成本不断提高,中国制造业产品可能会失去竞争力,也可能会导致国家竞争力的下降,这必须引起中国人的警惕。”

  “劳动力成本太高,经济就艰难。经济艰难,问题还是在房地产。要削减不应该、虚假的投资,不要搞那么多的房地产,大量的劳动力就剩下来了。”曹德旺建议。

  “希望让美国人了解中国工厂”

  新京报:当时《美国工厂》导演是怎样找到你,纪录片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

  曹德旺:2014年10月,我买了通用汽车在俄亥俄州代顿市用来安装皮卡车的工厂。我们正式接管美国工厂后,俄亥俄州招商局官员和我提到,一个导演之前拍过《最后一部卡车》,讲述了我买的这个通用汽车厂关闭的故事,导演希望记录厂房的悲剧如何变喜剧,再来拍一部纪录片。

  后来我见到了导演,导演提出记录我在美国开办工厂的过程,看到什么就拍什么。我说不要断章取义就行,我做什么你就拍什么。我想让美国人相信——中国人的工厂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公开我的行为,正好可以让美国人了解福耀和中国工厂,增进两个国家文化相互了解。

  当初签约仪式上,我很自豪地说,我们是来自中国的工厂,可以自信地说还代表着中国的制造业。美国距离中国很远,如果想要了解中国的工厂和制造业,可以到我的工厂来参观。现在我在美国的工厂每个月有一天对外界开放,让当地市民来参观。

  新京报:奥巴马是怎么和这部纪录片产生交集的?

  曹德旺:这个我就不清楚了,我猜测奥巴马夫妇应该在去年(2018年)年初买了这部纪录片(的版权)。为什么呢?因为在去年年初的一天,导演夫妇突然说要请我吃饭,吃饭时导演说片子卖了,但没和我讲买主是谁,直到最近纪录片播出后我才知道奥巴马是纪录片的出品人。

  新京报:你第一次看完《美国工厂》是什么感受?

  曹德旺:我的管理层跟我一起去看,他们吓得不行,担心纪录片会引起工会的纠纷,还有人说我太善良,被美国人利用了。我后来跟他讲,你过度解读了,你看不懂它在讲什么。导演在讲中国的繁荣是中国人干出来的,不是吹(牛)出来的。

  “有些镜头丑化了我的工厂”

  新京报:纪录片中也反映了福耀的一些负面现象,你如何看?

  曹德旺:有些纪录片的镜头丑化了我的工厂。比如,一个在抹玻璃膜的女工说每天工作12小时,一年回老家两次。实际上,很多公务员、公司人员在外地工作,一年也就回家两次,这在全中国都是一样的,但是美国人不能理解,这是文化的差异。

  纪录片还拍到有工人捡玻璃没有戴专用手套,我们公司包括玻璃在内的垃圾处理都是外包公司在做,那两位捡玻璃的工人不算是我们公司的员工。但在我们公司拍到了这种现象,拍就拍了。

  新京报:看到网上评论了吗?

  曹德旺:看了一点,有说好,有说坏的。有人说我是资本家,那是他的观点。他们忽视了一点,我是荣获世界级企业家荣誉——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的唯一中国人。

  新京报:有评论说,纪录片呈现了一个复杂的曹德旺:一方面,曹德旺是中国首善,另一方面是比如刚提到的资本家形象。

  曹德旺:其实我一点也不复杂。我信佛,佛教的六度——施度、戒度、忍度、精进度、禅度、慧度,我都做到了。我按照规矩去做事,奋斗不息,我一直在发展。我也想为国家多做一些事情,去很努力地工作,有时候也会想:我有没有为国家做出什么事情?

  (沉默几秒钟)以前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走出家门就能听到蛙叫蝉鸣,但现在看不到这些了。现在走出家门就是密密麻麻的房子,我认为是我们这些贪得无厌的人造成的。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