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养老金是个人没交费可以享受吗?视同缴费11年养老金差多少?

  过渡性养老金顾名思义,就是用在过渡阶段的,是暂时的,等完成过渡之后,这一项养老金不再发放,到底是怎么回事?哪些人能享受到?

过渡养老金是个人没交费可以享受吗

  01、过渡性养老金的由来

  关于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法规中有统一标准,且沿用至今。

  同时,在方案中也说,在国发1997年26号资料之前工作,实施后退休的人,会多发一笔过渡性养老金。而60年代及之前出生的人,多数人会享受到这一待遇。

  我国养老保险的历史变革步步为营,195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发开创了先河,确定是企业提取3%的工资总额缴纳劳动保险金,统筹基层工会和总工会基金。

  退休后的工人可以领到原单位工资的35%-60%,后来在1953年提到了50%-70%,同时也适用于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那会儿称之为“退休金”。

  也就是说,那时候的职工不需要缴纳一分钱的养老保险,全部由企业“代劳”,最后由企业发放退休金,直到80年代后国有企业推向市场,养老保险迎来了一场大变革。

  1991年-1993年出相关的养老保险的法规,为变革奠定了基础,同时,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的建立,彻底开启了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双规”长达20多年的不同。

  而在当地个人账户建立之前的年限则视同缴费,在核算养老金时,会多发一笔过渡性养老金,但过渡性养老金全国没有统一的计算方法。视同缴费11年,大概能多领多少?

  02、视同缴费11年,养老金差多少

  视同缴费年限也是计入到参保人的工龄的,所以,拥有视同缴费年限的基本上是三类人,一类是上述提到的个人账户建立前连续工作的年限,一类是知青下乡的年限,还有一类是服兵役的年限,都视同缴费,多领养老金。

  大家说的工龄,究竟是如何影响养老金的?先来看看计算公式:

  所谓工龄就是“工作年龄”,也就是工作年限,当年的退休金是以工龄为准,所以,很多老人的称呼一直延续至今,即便是现在改成了“缴费年限”。

  工龄是与工作多少年有关,而缴费年限却与缴费多少年有关,还是有些区别的。上述养老金公式中的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而工龄影响到的就是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那么,享受视同缴费年限11年和不享受,养老金的差距有多大,下面用案例:

  案例1:仅有实际缴费29年,平均缴费指数1.2,假如2022年大连退休,基础养老金=8234*(1+1.2)/2*29*1%=2627元;

  案例2:实际缴费29年,平均缴费指数1.2,视同缴费11年,假如与案例1同时在大连退休,基础养老金=8234*(1+1.2)/2*40*1%=3623元;

  过渡性养老金=(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建立个人账户前年限+特殊工种折算年限)*1.4%

  过渡性养老金=(8234+8234*1.2)/2*11*1.4%=1395元。

  通过两个案例的对比,我们发现有了视同缴费年限,除了多领过渡性养老金之外,基础养老金也大为提升,总共能增加2391元。

  03、中人也有视同缴费年限

  上述讲到养老保险的变革时,我们发现企退和机关事业单位从相同,到“双轨”,再到2014年的“并轨”,变革之后带来的“中人”都会有视同缴费年限,也就能多领过渡性养老金。

  而这种视同缴费年限中,无论是当年的企业职工,还是如今的机关事业单位中人,是的的确确存在工作年限的,也有相应的人事档案记载,个人即便是没有缴费,也是符合的法规的。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